信钰证券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民网支持的“2025艺汇丝路”中外艺术家丝路行访华采风活动于2025年8月圆满完成。9月20日,该批创作成果以“青山行不尽——我的丝路故事”为主题,在2025年甘肃(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公开展出。
本次举办的“艺汇丝路”中外艺术家丝路行访华采风活动共邀请了来自亚、非、欧、美四大洲11个国家的11位海外艺术家与9位中国艺术家联合共创,艺术家们赴甘肃河西走廊、浙江杭州采风,并在中国美术学院校内工作室驻地创作。艺术家们通过探访古丝绸之路,近距离观察古今丝路变化,领略中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华夏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多元的文化,同时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与人文风貌。
“2025艺汇丝路”中外艺术家丝路行采风活动于莫高窟合影
在敦煌期间,艺术家们集体合作作品
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在黄河之滨的浪涛声里寻源,在七彩丹霞的地质史诗里惊叹,在炳灵寺石窟的佛光禅影间驻足,在敦煌壁画上的飞天舞姿前凝思……艺术家们的脚步穿越千年时光长廊,画笔蘸取丝路灿烂文明。
中外艺术家在甘肃进行采风创作
黄河岸边,意大利马泰奥·蒙塔尼(Matteo Montani)表示:“当我在河岸上绘画时,河流本身也成为绘画过程的一部分。在某一阶段,我只是河流表达自己的媒介。”
“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地方。”第一次来到甘肃的加拿大艺术家米歇尔·里德(Michelle Reid)感叹:“彩虹山(七彩丹霞)的颜色鲜艳、层次丰富。我的艺术实践很大程度上基于色彩的光谱,这里激发了我的艺术创作灵感。”
“艺术真的能将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连结起来。我们想要创作、捕捉的东西是相同的,那就是风景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瞬间。”米歇尔·里德说。
来自保加利亚的玛丽亚·纳尔班托娃(Maria Nalbantova)着迷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多样性。“彩虹山(七彩丹霞)创造了奇妙的景观,有很多沉积物和历史层。”透过这些自然史诗与历史痕迹,她试图理解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来自俄罗斯的冬青国(Donchenko Anna)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情缘。早年间,她在中国美术学院研习过中国绘画。虽然曾在文献中见过石窟壁画的影像,但当她真正站在炳灵寺石窟、榆林窟与莫高窟那些艺术瑰宝面前,历经千年的色彩与线条依然带给她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激发了她的灵感——将壁画的配色融入画作。“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但艺术是世界的语言。”冬青国说。
蒙古国的巴特尔·佐力格(Baatarzorig Batjargal)表示,敦煌是他学生时代的梦想。走进莫高窟,不同时间维度在一个空间内重叠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匈牙利美术大学校长伊什特万·埃罗斯(István Erős)表示:“莫高窟壁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特别关注在莫高窟艺术形成的这一时期,西方在发生什么信钰证券,以及莫高窟壁画与西方壁画有何不同。“回到学校,我将与学生分享一路看到的风景。”
来自刚果(金)的艺术家在甘肃榆林窟为色彩与艺术精神所动容。他认为,丝绸之路从来都不只是商品的运输通道,它更是一条分享知识、传递人文精神的道路。
甘肃采风段之后,艺术家们来到了融汇千年宋韵与科技创新的活力城市——杭州,并探访中国美术学院,参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作工作室全身心投入驻地创作。在此次行程中,艺术家们既领略了广袤的西北风光,看到长河落日与大漠孤烟,同时在杭州感受中国的深厚传统与现代气质与中国美术学院世界一流的艺术教育现场,理解既古老又年轻的中国风貌。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群参观展览
8月19日,艺术家抵达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创作基地,开展艺术创作
在短暂的采风和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罗马尼亚艺术家安德烈娅·纳吉(Andrea Nagy)表示:在甘肃与杭州的这段时间,以我此前难以想象的方式启发了我,我会把它铭记为我艺术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能够参与这个项目、结识这么多优秀的人,我深感荣幸,这是一次非凡而独特的经历,我相信它将深刻影响我未来的创作,我也会永远带着在中国获得的灵感前行。
博茨瓦纳艺术家托唐·莫托洛基(Totang Motoloki)表示,我在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中国的安全、高效和便捷,能有幸参与本次驻留,我深感荣幸。我很珍视这次深入探访丝绸之路地区厚重的文化遗产的机会。你们在我驻留期间提供的热情接待与周到支持令人感念,也让我得以创作出受当地历史与风景启发的有意义的作品。
意大利艺术家马泰奥·蒙塔尼回国后发来邮件:我满载而归。这个神奇的国家与人们滋养了我的心灵、我的双眼、我的灵魂。在杭州的日子紧凑而充实,我们都投入了大量创作,彼此也越来越亲近。回想在陈教授工作室的时光,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阿根廷艺术家阿娜希· 卡塞雷斯(Anahí A. Cáceres G-F)表示:我很感激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心脉,以及那些从历史长河中走来、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焕发新生的珍贵遗产——它们正把我们联结在一起,让我们携手共筑未来。
走访中国艺术家陈明坤工作室,并座谈交流
走访中国艺术家赵军教授工作室,并座谈交流
8月24日,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与中外艺术家进行作品介绍和交流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带队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了解创作情况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于2023年12月首届“良渚论坛”期间成功策划并执行了“艺术家分论坛”和“艺汇丝路作品展”,并于2024年2月设立“艺汇丝路之友”工作机制秘书处,同年9至11月,在新西兰成功举办“艺汇丝路”作品巡展。此次采风活动之后,将依托“艺汇丝路之友”交流机制,继续打造“艺汇丝路”品牌。扩大“良渚论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成果,扩充艺术家数据库,建立长效伙伴圈,以充分的国际化和深度的参与性,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来 源|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编 辑|金雪莹 王文灿
责 编|邱莉丽 朱 羚
审 核|徐 元 夏商周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道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